編者按:六十六載風雨兼程,凝練化工育人新業(yè)。2018年是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開局之年,紀念改革開放 40 周年,也是學院深化改革創(chuàng)新、加快推進“雙一流”建設的關鍵之年。六十六年來,秉承“立足基礎、面向工業(yè)、服務社會”的辦學理念,學院涌現(xiàn)出了一批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實學識、有仁愛之心、讓黨和人民滿意的好老師。講好化工故事、傳遞化工聲音、聚焦一線教師、弘揚優(yōu)秀品質,為團結動員廣大教職工緊密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勤奮學習、自強不息、立足本職、開拓創(chuàng)新,忠誠黨和人民的教育事業(yè),樹牢“四個意識”,踐行“四個自信”,為人師表,關愛學生,學院將陸續(xù)推出“化工好故事”系列報道。本期,讓我們一起走進褚良銀教授的世界。
人物簡介——
褚良銀,湖北五峰人,土家族?,F(xiàn)任九三學社中央委員會委員、四川省委員會副主委,二級教授,博士生導師。國家杰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全國優(yōu)秀博士學位論文指導教師,四川省學術和技術帶頭人,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入選者、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英國伯明翰大學榮譽教授,英國皇家化學會會士。
從1995年任beat365講師,褚良銀教授已在教學和科研一線奮斗了整整二十三年。二十三載四季輪回,他以滿腔熱情投入科研,取得累累碩果;他用人文關懷指導學生,收獲滿園桃李;他用實際行動闡釋了“智深道遠勤補拙 才高業(yè)精微求著”的治學情懷。
才高業(yè)精 他是哈佛教授稱贊的訪問學者
褚良銀早年的求學與訪學履歷十分豐富,曾在東京大學、哈佛大學、伯明翰大學等世界級頂尖名校作研究員和訪問學者。這其中,在東京大學化學系統(tǒng)工程系為期兩年的研修及在哈佛大學工程與應用科學學院為期半年的研究對他的影響最為深遠,而他也憑借自己過硬的理論基礎和突出的創(chuàng)造能力給合作教授留下了深刻印象。
1999年10月-2001年9月,褚良銀赴往日本東京大學化學系統(tǒng)工程系做博士后研究,在這里,他開啟了全新領域的科研旅程。在東京大學化學系統(tǒng)工程系,先進的科學研究、嚴謹?shù)闹螌W風氣對褚良銀影響頗深,尤其是他的合作教授、日本膜學會原會長中尾真一教授(Shin-ichi Nakao)對他科研的啟發(fā)式指導,讓他收獲頗多,并由此奠定了他在智能膜材料領域的研究基礎,對日后開展創(chuàng)新性研究具有重要意義?!耙粋€事,只要定了,就要把它做到最好”,褚良銀說到。而這種堅定科研、精益求精的治學精神,在褚良銀帶領的科研團隊也時??梢?,更像是一種科研蒙訓,深深印在他及團隊成員的骨子里,時刻激勵著他投入百分的精力和熱情做好科研。
如果說在東京大學兩年的研究打開了褚良銀在智能膜材料領域研究的大門,那么在哈佛大學的訪問研究則是他在微流控與功能材料領域挖掘出新的研究方向的新時期。
2006年8月,褚良銀遠赴哈佛大學工程與應用科學學院作高級研究學者,跟從美國科學院、工程院、藝術與科學院三院院士David A. Weitz教授進行微流控與功能材料方向的研究。半年里,他平均每天工作強度達14小時以上,為了搞清楚實驗中出現(xiàn)的問題,他經(jīng)常在半夜甚至后半夜還在和Weitz教授進行討論。終于,功夫不負有心人,褚良銀在國際上率先研制出可控性優(yōu)良的多重復乳液滴微流控技術,并與Weitz教授科研團隊在Angewandte Chemie International Edition期刊上發(fā)表題為Controllable monodisperse multiple emulsions的論文,在國際上產(chǎn)生了較大的學術影響。而他也成為David A. Weitz教授的“得意門生”,“Weitz教授全世界演講微流控技術的時候,經(jīng)常把我當時的研究成果拿出來作為重要進展講,這讓我感到很自豪”,褚良銀說到。
引領創(chuàng)新 他是智能膜材料領域的帶頭人和瞭望者
“做科研要有一種瞄得準的眼界和看得遠的境界,決不能盲目跟風,要做,就要靜下心來做國際領跑性的研究”,在國外的求學與訪學讓褚良銀對于科研有了更深厚的沉淀和更深刻的認識。也是基于這樣一種科研品質與精神,褚良銀帶領團隊取得了一項又一項在國際上具有顯著影響力的科研成果。
在膜材料與膜技術、智能化控制釋放與靶向式藥物送達系統(tǒng)、微流控技術、傳質與分離、生物材料等主要研究領域,褚良銀教授研究團隊在國際上提出了智能開關與智能推動同步的新型智能化控釋系統(tǒng),提出了反向溫敏開關膜及微球新體系,發(fā)明了微流控法制備微尺度可控復雜結構功能材料的新方法等,處于國際前沿和領先地位。
迄今為止,據(jù)不完全統(tǒng)計,其發(fā)表的論文已被SCI收錄222篇、EI收錄223篇,申請中國專利45項(已授權37項)和國際專利9項(已授權9項)。出版學術專著5部(其中,國際著名出版社Wiley和Springer邀請撰寫英文專著3部),參編全國大型技術手冊2部,參編中英文專著和教材等14部。研究成果受到了國內外同行的廣泛關注和重視,成果多次被Nature Materials等國際重要學術雜志作為“研究亮點”專題報道。而這些成果的取得,離不開他及團隊奮斗在科研一線的無數(shù)個日夜。
科技發(fā)展要帶動行業(yè)生產(chǎn),褚良銀教授研究團隊也牢牢貫徹“立足基礎 面向工業(yè) 服務社會”的化工理念,積極推動團隊研制發(fā)明的一些基礎性研究應用到生產(chǎn)生活領域,真正讓科技進步推動行業(yè)發(fā)展、服務百姓生活。
基于對分離機理的深刻認識,褚良銀與企業(yè)合作,發(fā)明了封閉循環(huán)利用高效節(jié)能分離技術與裝備,致力于解決礦物采選中微細礦物顆粒的排放問題,獲得了多項發(fā)明專利和實用新型專利授權,在鐵礦、煤礦、有色金屬和非金屬礦等行業(yè),已推廣應用10萬余套,并已出口澳大利亞、俄羅斯、巴西等40個國家,實現(xiàn)了微細礦物顆粒污染物減量化和廢物資源化,實現(xiàn)了礦物產(chǎn)業(yè)高效清潔生產(chǎn)。由其團隊研究研制的智能化釋放與靶向式藥物送達系統(tǒng),實現(xiàn)了根據(jù)溫度、環(huán)境、pH值等外界環(huán)境的變化來自動控制藥物成分釋放的效果,對藥物載體智能化設計起到重要的指導和推動作用。
教研有道 “陽光政策”下課題組活力迸發(fā)
從2001年回國成立科研團隊,到現(xiàn)在已有17年。十七載如一日,褚良銀研究團隊每天的時間和精力都放在科研上,幾乎沒有過周末和節(jié)假日?!安环职讜儯滋焱砩隙荚诟苫?,都是這樣”,而這樣高強度的科研工作并沒有使團隊處在一個壓抑、沉悶的環(huán)境下,相反,團隊每一位成員都飽含科研熱情、充滿工作干勁。
走進課題組,你會看到每個人都忙著手上的研究樂此不疲。活力迸發(fā)的科研團隊,很大部分得益于褚良銀及團隊老師一直以來的“陽光政策”。從正面引導學生,鼓勵他們勇于面對實驗挫折,指導他們努力突破實驗瓶頸,是褚良銀主要的教研之道:“我覺得做老師,還是應以鼓勵學生為主,把方向指明了,干勁鼓足了,他們就會做得很好”。一個又一個優(yōu)秀的學生做著具有獨創(chuàng)性的科研課題、取得具有國際影響力的科研成果,從實踐上證明了褚良銀這種鼓勵性教育很好地發(fā)揮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和內在創(chuàng)造力。
為了能顧及到課題組每一位學生,褚良銀始終堅持定期開展組會,給每一位學生匯報近期科研情況的展示機會;無論工作有多忙,褚良銀都會堅持多在實驗室和同學們進行交流,與他們一起討論實驗,一同尋找問題根源,共同商討解決方案?!耙粋€實驗,一般褚老師都會要求我們做至少兩遍以上,實驗當中遇到問題,他都會很耐心地幫我們分析,跟著他真的學到不少科研真本事”,課題組博士研究生劉露月說到。也正是他敏捷的思維方式、嚴謹?shù)目蒲薪虒Ш湍托牡目蒲兄笇?,奠定了他在學生心中既有權威的高大形象,又有接地氣的平易近人?!盀橛羞@樣的老師而感到驕傲和自豪!”,巨曉潔說。
“民主讓我們集思廣益,團結讓我們凝聚力量;求實激勵我們探求真知,創(chuàng)新引領我們走向輝煌”,這是褚良銀研究團隊的“隊訓”,也是團隊日常工作的真實寫照。正是一直以來奉行的“陽光政策”,使團隊每個成員釋放活力,共同創(chuàng)造科研成果。
不忘初心 他站在新的起點肩挑重任砥礪前行
褚良銀從事智能膜材料領域的研究,已近二十年。二十載堅持做自己喜歡的研究,他笑著說:“我很享受。”從開始接觸智能膜材料領域,到后來科研成果倍出,對膜材料領域的熱愛與投入,成為他最大的精神支撐與信念支柱。
現(xiàn)任科學技術發(fā)展研究院院長的他,肩上挑起的擔子更加深重,面臨的事務也更加繁瑣細碎。但日常繁忙的工作,并未影響他對科研與教學的熱情。
為了推動課題組做出更具前沿性的研究,為了給學生進行面對面的科研指導,褚良銀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時間,在下班后的晚上和周末時間去到實驗室。對他而言,科研與教學是一項值得一輩子付出與堅持的事情。站在雙一流大學建設的新起點上,他帶領團隊繼續(xù)開展國際前沿性科學研究;為培養(yǎng)高校高層次科研人才,他以嚴謹?shù)目蒲杏柧氉鳛榕囵B(yǎng)人才的主要手段。
“智深道遠莫(膜)等閑須將勤補拙 能高才(材)富欲建功必以微求著”,這副出自褚良銀科研團隊之筆、極富創(chuàng)意的對聯(lián),是他治學情懷的真實寫照。不忘初心、砥礪前行,他是學生眼中的好教授、好老師,是智能膜材料領域的眺望者和領軍人。
采訪撰稿:王孟飛
圖片提供:受訪者
修訂:高敏
審核:李天友
編輯:高敏
beat365
2018年7月16日